鄰居阿姨有三位女兒,在以前那重男輕女年代,沒生出個兒子傳宗接代卻一連迸出了三個女娃兒,面對婆婆怨懟,街頭街尾冷嘲熱諷,阿姨的壓力可想而知;好在叔叔是個明理人,喜歡女孩兒的貼心與撒嬌,努力拚搏工作養家活口,勉強度日。

 

孩子大了,陸續念了國中國小,在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舊時代,尤其是鄉下地方,升學班和放牛班劃分得很清楚,誰家有小孩進了升學班可算是小有面子的事,誰都希冀自己小孩認真讀書光耀門楣。阿姨的大女兒,從國小成績就好,每天下課就自動自發的溫書複習,國中自然的考進了升學班,小一屆的妹妹,功課不起色,不愛念書,國中進了中後班,而小妹,才國小低年級。

狀況來了,姐姐的成績優異,又在升學班,叔叔自是疼愛,老大老二年齡相近,成績功課很容易就被一起評比,或許是長年來的壓力及不平衡,老二開始聯合小妹,開始挑撥離間灌輸妹妹負面觀念,小妹還小,懵懵懂懂,加上大姊國中畢業後就負笈外地求學,小妹對大姊的印象都來自於二姊的負評。

 

「妳看,大家都偏心她,疼她..........」

「妳看,就是因為她害我們無法讀書.......」

「妳看,都是因為她所以才怎樣怎樣的......」

 

長期的洗腦,久而久之兩人自成一國,不輕易和家人談心,彼此的交友生活都是屬於他們倆的秘密。

 

時間過去,三人都已成年,大姊婉謝老師推薦放棄研究所,出社會順利找到一份還不錯的工作獨立生活養家,,老二學校畢業後無所事事,成天在家過夜貓子生活,埋怨著大家都對不起她,小妹長進一點,大學畢業也得到一份養活自己的薪水;

就算大姊辛苦工作所得幾乎都奉獻家裡,攻擊的言語不曾停歇,有時甚至連媽媽都一起搧風點火。

「妳怎麼都沒拿錢回來?」

「拿錢回家是應該的!」

「妳有不錯的工作薪水是犧牲我們換來的!一切都是妳欠我們的!」

「對阿,都是妳姊把家裡錢花光害你們兩沒資源

 

身為局外人,清官是難斷家務事,但看著大姊的犧牲回饋被抹煞,真的有些於心不忍!

大姊大三起就兼了三份工作,畢業後獨自在外地租屋過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打理,拿到了第一份薪水,開心的帶爸媽妹妹到高檔餐廳吃飯,對家裡也不吝嗇,該買的,該換的,甚至不該請客的花費毫不手軟,更別說家裡應急的資金,有求必應,每次都八萬,五萬,十萬給,換來的,卻是妹妹們的理所當然,更糟的是媽媽的大聲附和!

不但不感激大姊的付出,久了,變成甚麼都該找姊姊;

姊姊請客吃飯是應該的!

姊姊出車資是應該的!

姐姐包紅包,送生日禮是應該的!

在臨時沒地方住,姊姊花飯店錢是應該的!

卻看著妹妹拎著新包包,穿著新衣服,踩著新鞋子...........

 

如果有所微言,只換來媽媽一句:妳難道出不起嗎?

 

 

 

我不懂耶!

一個小女生是能夠決定家裡的甚麼事,為什麼大人要把所做的決定推給她來擔?

也許在經濟不佳情況下,權衡了大姊跟二姊的升學,但這畢竟不是姊姊做的決定呀!

大姊也只是秉持著,“我要認真念書,找份好工作養家”的念頭而已!

為什麼還有人要多嘴附和著說:“對阿,都是老大把家裡錢花光才妳們兩個小的沒資源....”

 

 

這話,真的很傷人!

傷害了大的,也助長了小的目中無人的焰度。

 

媽媽不但沒有導正小孩錯誤的是非觀,竟然還加碼贊聲,分化手足間的情感。

 

當父母的總會想,多生幾個孩子讓他們彼此間可以互相陪伴相互加油打氣,畢竟爸爸媽媽總會離開,在這世上就只剩下手足可以依靠,我也相信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一定都有討喜或被厭惡之處,所以爸爸媽媽喜歡的程度或方面也會不同,

如果因為父母無意中的偏心讓孩子間產生隔閡誤會,甚至不相往來,

不就違背了當初的好意,反而造就人間的不圓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