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6        

昨天因緣際會跟一個朋友談起,因為孩子幼稚園念的是公托,所以她很用心在挑國小。

這倒引起我的興趣,因為小妞妞念的也算是公托,每天都非常快樂,沒有課本,沒有筆,沒有書寫,沒有背誦,更別說第二外語。

 

我覺得她幼稚園太快樂了,怕一上小學有壓力會銜接不上

我覺得她受挫力不是很好幼稚園都沒教ㄅㄆㄇ,上國小跟得上嗎?

 

我的疑問很多。

 

"就是因為幼稚園沒教,所以國小更要挑,有些國小會因幼稚園都學過就跳過不教,這種快樂學習體系出來的小孩要特別幫他們挑過國小,是不是真的按照課程從基礎教起"

 

"那最後選了哪間呢?"

"C學校"

 

C學校!?這間從來沒在我名單內的國小。

再往下詢問,要念這所小學,要很早很早就把戶籍遷過去學區,而且不能只有孩子,家長其中之一也要跟著遷籍,然後再排隊入學,這所小學,校風自由,有很多社團或課後活動鼓勵孩子多參加,多嘗試,課業方面也會考試,但只是純為測出孩子懂了多少,甚至有時還不刻意排名。

 

這樣會影響上國中嗎?

"很多人都說會,可是這種體系出來的孩子,她的學習比較主動,受挫力比較好,一開始一定會跟不上但是經過長期觀察他們是有能力讓自己跟上學校課業,我的小孩是雙胞胎,刻意讓他們在不同班,我看他們都很快樂!"

 

朋友笑得燦爛,是身為母親對於孩子最欣慰的笑容。

對阿, 快樂!

當初在幫小妞妞選幼稚園時,也很多因素困擾了我。

雙語學校?全美班?另一間學校的雙語是美日語教學耶!

私幼好還是選公托?

私幼不便宜,

公托又聽說都沒在教什麼,這樣不就輸在起跑點?

課後才藝要讓她學什麼?加強甚麼?

假日要讓他再去學什麼?

我希望她開心學習又怕她程度落後,

很多很多猶豫矛盾的點困擾著我。

 

那時候剛好同學從北部南下,約了吃飯,討論到這事兒。

我一股腦地把我的顧慮全部傾倒而出,只見他不疾不徐地回我:

"小孩的童年不就是玩嗎?"

我愣了一下。

她又繼續說:你還記得某某某嗎?他是我國小同學,他媽媽也是從小就很栽培他,念學費很昂貴的私立學校,又學美語;我幼稚園也是念公托,而且大班才去,我國小一年級成績很差,ㄅㄆㄇ我都不會,可是二年級我就跟上了,妳要相信孩子時間到了他就自己會了,回頭想想我們不是都這樣?

 

恩,有道理!

我這位同學可是北一女,又是國立醫學院醫學系的高材生!

 

小孩的童年不就是玩嗎?

 

我小時候也好想玩,好想玩,可是媽媽逼迫著我練琴,我知道她是為我好,盯著小孩的惰性,可是當我被吆喝著去練琴時真的心很不平衡,為什麼別人都可以玩?我就要一個人關在房間重複著無趣的指法跟樂譜,練習著不同的節奏音符。

我好想玩,當時的我也真的不懂事,無法理解媽媽的苦心。

 

最後我選了公辦民營的學校報名排隊

除了離家近,學費CP值超高,他們的角落教學真的吸引傳統私幼畢業的我。

 

就是玩!

 

我小時候很討厭上幼稚園,寫不完的ㄅㄆㄇ,呆坐在位置上看老師,乏味又無聊唯一開心的是去玩戶外設備。每天的我起床就是臭臉,尤其當娃娃車播放的童謠從遠方慢慢逼近時我的焦慮更加嚴重,車子還沒到我的哭聲就從家裡傳出,車門打開,每天都要上演老師抱,爸爸推,我強拉住的戲碼,甚至誇張到我把爸爸的衣服扯破。

以前的舊觀念,怎麼會去考慮到孩子的感受?

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對上學有負面陰影,在學習的道路上還未啟程就有先入為主的排斥。

因此我特別關心小孩初次上學的情緒。

 

在確定可以入學時,就和老師討論著小妞妞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情況,入學說明會上,園方的介紹與家長問答互動都讓我安心不少。

 

開學前幾天家長可以陪伴,第一次離開家長的孩子們狀況很多,但我看到老師們的用心與耐性,連極度不安全感,分離焦慮很重的我女兒都很快的適應學校生活.開學第三個月了,我看到她的成長,她的懂事,不管生活或待人應有的態度與禮貌進步很多,現在她天天都很期待上學,天天都很快樂。

 

自動自發的想去學校,是學習的動力!

 

前天送她上學,一進到教室就像被野放的羚羊,開心的和同學玩在一塊,

遺忘了獨留在教室門口惆悵的娘親....

老師見了我,我說:她...(指向忘情嬉戲的女兒)

老師說,對阿,她很快樂!

 

對啊!快樂!

童年不就一次而已嘛!

 

上上週是開放日,讓家長看看他們在校的"角落學習"

每天早上運動曬太陽後,吃點心,然後就開始選擇今天想要去的學習區。

學習區分五大區塊,有積木,角色扮演,繪本,益智,美勞,每一個角落都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教具材料。

小朋友可以自己選擇當天有興趣的區塊去學習,也因此,每天在一起相處的同伴都不固定,同伴的不固定讓他們學會分享與傾聽不同的意見與訊息,同伴的不固定讓他們學習摸索和各式各樣的人一起共事,學著關心別人,接納自己,學著願意和大家一起努力,有糾紛一起協商,有問題一起想辦法,老師們從旁觀察,適時地介入引導。他們就是個小社會,自己安排學習活動,學習動機就強,從有興趣的先下手,慢慢建立自信心,再往其他方面努力。

看起來這裡的小朋友每天每天都在玩,但實際上他們是分分秒秒都在培養著自主性,思考力,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這些很重要卻又長期被忽視的能力不是從國英數自社的課本上可以學得到的,老師的照本宣科也無法精細傳授。

 

 

妳說他沒學到什麼嗎?

我說他們正練習著當今社會最欠缺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